为储存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湿式粉煤灰而修建的储灰挡水建筑物。建于山谷灰场时为灰坝;建于平原灰场时也称灰堤。
灰坝的坝体由初期坝、子坝及沉积灰渣组成。灰坝采用分期施工时的第一期坝体为初期坝,湿式粉煤灰经过自然沉积,表面明水通过坝下涵管或河岸泄水设施排除,在初期坝前形成沉积灰渣,在沉积灰渣面上分期筑坝,逐级加高的坝体为子坝。灰坝坝体的大部分由沉积灰渣组成,且储灰过程就是筑坝过程,每级子坝坝体对于整个坝体而言,是下游坝坡的一级护体。最终达到按储灰场的自然地形、地质条件和电厂需要等因素确定的最大坝高。储灰场容积一般按能储存电厂20年左右的灰渣容积量考虑,总容积为最终坝高时灰场所能容纳的灰渣量及洪水总量的总和。
灰坝的初期坝坝型有强透水性的堆石坝、砌石坝、砂砾石坝;弱透水性的砂质土坝;不透水的黏性土坝及其他材料坝。筑坝材料有石料、山坡风化岩、黏性土料及开挖石渣,宜尽量就地取材。
当初期坝为透水坝时,浸润线较低,灰渣固结好,但渗水会抬高下游地下水水位,给下游带来不良的影响;当初期坝为不透水坝时,浸润线较高,对坝体稳定不利。因此初期坝应合理设置排渗设施,有计划地排除渗水,降低坝体浸润线,加速灰渣的固结。子坝的分级和每级加高高度在总体规划时作出统筹安排,一般分级高度为5~10m为宜。
灰坝的管理应监测坝体浸润线位置、坝前排灰的均匀性和沉积状况;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及灰场水位变化;灰水回收系统工作情况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