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土基上用堆石和干砌条石修筑的低溢流土石坝。坝体外部采用一层层向上游倾斜搭接的条石砌体,内部堆筑块石或卵石,迎水面用黏土铺盖,溢流时形如蓑衣沥水,故此得名。
蓑衣坝上游坝坡一般为1:3~1:4,下游坝坡以1:2左右为宜。为保证溢流时上、下游边坡及坝顶铺砌的条石的稳定性,一般用较长的条石,并在条石的通缝中开横向槽,槽中嵌入长扁形卵石,用水泥砂浆塞满,使条石连成整体。
蓑衣坝始建于中国明朝天顺年间(1457~1464年)。四川中江县高岩头坝,坝高3m,13/s坝顶溢流量达1000m3/s,至20世纪末,已运用了500余年,运行情况良好。图为20世纪60年代在沱江上修建的猫猫寺水电站蓑衣坝,坝高4.7m。
蓑衣坝只曾应用于少数小型水利工程。